查看原文
其他

律师总结的行业内“三毒”:资深律师老板化、骨干律师打工化、青年律师自卑化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4-03-31

最近,电影《周处除三害》大火,不知道是不是受其启发,近日看了一律师写的近六千字的长文《行业三“毒”:大律师老板化、优秀律师工薪化、青年律师自矮化》,写的诚恳意切。借用其文章的类似标题及“希望圈内有识之士进一步深入思考”之启发,写下本文。
资深律师老板化

此前,本号写过一篇《有多少律所,开着开着开成了律所主任的私人企业》(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的文章中,引用了一个网上的帖子是,“举报某律师主任,还是当地律协担任领导职务的,引入了社会资本成立了一个公司,自己代持一定的公司股份,并通过这个公司控制了律所。”

一直以来,律师事务所究竟是否具有营利性,是个争论已久的法律话题。律所设立的行政审批程序及执业不需要工商注册,都说明国家在法律层面和行政管理上,是不认可律所的商业营利性的。可是,现实中有几个律师事务所,还是控制在《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规定的“合伙人会议或者律师会议为合伙律师事务所或者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的决策机构”手中呢?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资深律师,而且都是在当地各种社会资源丰富、占据了各种组织头脑的律所领导们,面对市场经济洪流,不是想着扩展律师行业的社会作用、提升法治进程,而是一味地向着从律师行业、律所管理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化。

采取的手段则是,不断地在律所管理上创新花样,目的就是逃避行政监管,将律所的管理经营、其他律师的执业收费,揽入自己的囊中,甚至不惜铤而走险,采取贿赂、低价、偷逃等方式,以律所的名义拉拢案源、挤压同行、干预司法......。不管是全国性的大所,还是地方上的小所,非法人组织的律所主任们,大多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通过律所经营让自己最大程度的变现,俨然成了大大小小的私营企业主。

造成的影响是,如何创收,成了各个资深律所领导的头等大事,一旦出现敢于较真、负面影响的律师,第一反应就是切割关系,保住律所利益。他们只关心律师的经营收入,法律行业赖以存在的公平正义、法律正确实施等,不过都是工具罢了。行业内“领军人物”都是如此,也就出现了,“有位老板又开了三家律所:“独立”品牌运作,共同资源利用,同质经营管理,同一资方控制”,商业资本已经开始深度介入到了律师行业。

骨干律师打工化

行业领军人物的老板化,律所主任们大多退居幕后的运筹帷幄、操盘控盘,出庭应诉、业务接洽这样的日常法律事务,是不会再行出面的,依靠的都是自己培育起来、充当左膀右臂的的律所骨干律师。
所谓的骨干律师,是指那些从业了十几年以上,具有自己一定的独立案源,能间歇性的组建自己的小型团队,但一路走来都是一定程度依赖律所领导提携的资深律师。
在律所内部,骨干律师被人以大咖、团队领导称呼,律所管理上被赋予了合伙人、执行主任之类的管理职责,行业内部积极参与当选律协等委员会的一官半职,虽然手握一定的独立固定长期的案源,具备一定的行业知名度,但又无法脱离跟律所、律所领导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骨干律师们,大多处于承上启下的状态,“几年后,活是会干了,心里却开始矛盾,不独立嘛,钱少活多,一年到头,所剩无几,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更不要提什么远大理想了;独立嘛,完全没有活干,外面那么热闹的行业,自己竟然是个陌生人。”

律师行业被资本化商业化操控,新晋律师源源不断花样翻新的寻找发展机会,律所大佬时刻注意提防取而代之之下,他们在意的往往都是如何保住既有的律所地位,觊觎数年之后承接律所主任退下之后留出的律所管理权,内心里揣摩着如何埋下备用出路。据此,每逢律所领导换人之际,一般都是骨干律师们分崩离析之时。

青年律师自卑化

有人曾经说,律师行业的黄金期是改革开放前到疫情爆发前的几十年,那时候,律师少,业务多,只要从事律师就不缺业务;还有人说,现在法律小白进入律师行业,就是49年加入国军。这些都是新进入行的律师,所要面临的局面。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执业律师67.7万人,而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底,才是47.3万人,三年半里,律师人数增长了20.4万人,增长约43%;按照规划,截至2025年律师数量将达到75万人。众所周知,这几年来各行各业大多都是下行期,律师行业又身处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又面临如此迅猛的队伍扩充,行业生态严酷程度可想而知。
留给青年律师的,首要问题就是生存下去。不论是指导老师说的,自己就是熬过了五年的瓶颈期、七年的磨合期之后,达到了收入上不封顶的一望无垠,还是社会寄予的、影视剧演绎的、宣传里普及的,律师从事的是一个行业光明的、职业高大上的职业,可都比不上现实的教育来得深刻切身。
痛则思变,越来越多的年轻律师投身到了互联网上,把最多的精力放到了自我营销上。蜜蜂装、宫廷装、一字马......情景剧、低价秀、美女秀......都出现在了律师宣传推广的网络平台上,甚至某城市的实习律师培训课上,一资深律师还讲解起了女律师到法院办案的着装魅力。
有多少青年律师,还相信只要法律专业技术过硬,就可以在行业内谋得一席之地、具有行业发展前景?又有多少年轻律师,还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秉持公平正义,就会获得社会认可?

以上的这些林林总总,虽然一说起来,很多人都会以现实的困顿、选择的无奈为解释,但犹如文章作者所言,“深感中国律师行业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律师个人的发展,也对整个行业的未来产生了负面影响。”

如何解决?文章作者提出了,“大律师们应该回归到法庭,回归到业务中”、“事务所应该给予优秀律师更多的机会和激励”、“事务所应该给予年轻律师更多关注和培养机会”的三条建议,让“大律师是行业灯塔,优秀律师是主力军,青年律师是生力军”,假以时日,实现行业的良性循环。
烟语君觉得,首先要解决的是,律师行业的自身法律定位问题。究竟是走法治化、市场化之路,还是回归以往的行政化、群众化之路,而不是目前在这两个方向上模糊不定的,只是任由从业人数的爆炸式增长。其次,既然这么多从业人员,就应该赋予这些人更多的职业权利、职业作用以及职业法律保障,让社会成员更多的体会到律师职业的社会必要性。再次,欢迎大家补充......

  往期文章:一律所合伙人公开陈述困境,还低估资本介入律师行业的危害?


  往期文章:董宇辉的逆袭翻盘,只能存在于体制外,体制内只有羡慕的份儿


  往期文章:从一省法院公布的审判数据看,律师行业的2024年将继续延续内卷


  往期文章:70万律师已经哀声不断,为何这么多法律公司还要挤进法律市场?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不包括朋友圈)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